Ay en el barrio de Triana 在Triana (註1) 的小村莊
ya no hay pluma ni tintero 沒有鵝毛也沒有墨水
pa escribirle yo a mi madre, ay 可以讓我寫封信給母親
que hace tres años que no la veo 我那已三年不見的母親
感謝賽米亞舞團柯乃馨(Olga)老師提供歌詞中文翻譯!
(下面有許多 Debla 的音樂連結與介紹,請繼續閱讀...)
Debla 曲式,和 Martinete (打鐵調)、Carcelera (監獄調)、Nana (搖籃曲) ... 等,
同屬於Toná 曲式的分支。
Toná 曲式為 Andalucía (安達魯西亞) 方言的歌曲、民間通俗音樂。
而 Toná 系列的曲式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色,就是"無伴奏",
西班牙文中他們被叫做 "cantes a palo seco"。
seco 是 "乾" 的意思,直接翻譯即是"乾的歌",
也就是說,這類曲式為純清唱、沒有樂器伴奏,或僅以敲擊類的節奏、擊掌等搭配歌唱。
最著名的就是Martinete所搭配的金屬打鐵聲,像索拉電影的預告片開頭的三聲敲擊,
Martinete 曲式的源頭與吉普賽鐵匠有關,配上打鐵聲也很合理囉!
(但,現在也有人把傳統上的 cantes a palo seco 加上吉他或其他樂器伴奏去表現,
總之音樂是活的,什麼樣的創作都是有可能的!)
"Debla" 這個字,在caló語 (西班牙南方、葡萄牙等地的吉普賽人方言) 的意思,
是指 "女神" (西班牙文為 "diosa"),
但跟Flamenco Debla 是否有相關,就不得而知了。
而關於 "Debla" 名稱之起源還有另外一說,
19世紀在Triana地方有一位叫做 Blas Varea 的歌手,
他唱了一段Toná很受歡迎,而這段歌按照慣例 (註2) 就被稱為Toná de Blas,
據說 "de Blas" 在經過口耳授受傳來傳去之後,就變成 "Debla" 了。
(以上知識感謝李思懋Calixto老師提供!)
現今留傳的Debla,主要是由古人 Tomás Pavón 所發揚光大,
下面影片即是他所唱的錄音 (至 ~1:28 處為 Debla,之後為 Martinete)
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這個版本,尤其是後兩句的聲音線條好美,感覺古老而深邃,
初聽到時覺得有點耳熟,似乎與台灣卑南族的古調除草歌味道有點相似呀!
Debla 曲式有固定的旋律,
雖然不同歌手的演繹會有些不同,但皆是依據相同的骨幹做些變化,
而Tango、Solea、Buleria、Siguiriya... 等大多大宗曲式,則有超多完全不同的旋律與歌詞。
本來我以為 Debla 的歌詞也只有一種,即本文最前面所寫的這種,
但在找資料時發現了下面這段影片, 歌手為 Roque Montoya,
影片中1:29之後所唱的是 Debla 無誤 (這之前為Toná),
但歌詞卻是陌生的 (我尚未找到此版本的歌詞) 。
Debla 與其他Toná系列的曲式,在和舞蹈搭配時,
常會將旋律套用 Siguiriya 的五拍節奏。
佛朗明哥所謂的五拍是五個重拍為一循環 (compás),
重拍之間並不等長,而是以 2 - 2 - 3 - 3 - 2 的拍子數模式進行,
實際上是個12拍結構,而重音的位置不同,
是滿奇特的一種循環結構。
常見的編舞是混在 Siguiriya 為主的結構裡,插入Toná之類的清唱作一段 tabao (註3)。
有時舞者也會加入拐杖(Bastón)道具去做更多聲音變化與肢體表現 (Martinete 最常見)。
而下面這段舞蹈影片,即是以五拍節奏與吟唱,無音樂伴奏所做的編排,相當精彩!
其中 2:25- 3:27 這段歌就是 Debla 了。
(接下來兩段是我唱的 Debla 啦~ 羞)
下面這段錄音,是小野狂花在奇美博物館演藝廳表演時的LIVE所剪出來的,
因為是我唱的,當然旋律、轉音那些困難的技巧被我簡化很多 XD
這邊唱的這段 Debla,原是放在 Siguiriya 結構的編舞中,(舞者為Olga、吉他手為雲平)
做為連接 escobilla (註4) 和 tabao 的橋段。
編舞的 Olga 老師希望用一段淡淡的、無伴奏的吟唱來轉換氣氛,
所以我選唱了 Debla 做此橋段,並嘗試用鬼魅似的唱腔來詮釋,覺得效果還算不錯。
(我很自戀地覺得此錄音的空靈感亂好聽一把的 哈哈哈哈....)
(至於這個 Siguiriya 舞蹈的完整音樂和影片... 就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再公開影音或表演囉XD)
最後這個影片,其實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想放這個影片啦 XD
這是最近我去爬雪山時,對著雪山圈谷所唱的 Debla,
聲音被山谷回饋予天然的殘響,
加上被玉山圓柏、杜鵑、小蘗、箭竹草原與藍天白雲、崇山峻嶺所環繞的美麗景色,
對歌者來說是很暢快舒服的。
那天感冒,只好降KEY唱,回來看實在是覺得不太滿意,
就當作一個小小紀念啦!
--
註1 Triana -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賽維亞(Sevilla)的一處地名,過去曾有許多吉普賽人聚集。
註2 佛朗明哥的傳統歌謠為一段一段口耳相傳,沒有特定的曲名。而常用的稱呼方式,是
用發源地,如 Tangos de Triana (Triana地的Tangos);或是用人名,不一定是創作歌
曲的人(創作者通常已不可考),常是將某段歌唱得很紅的人,如 Tangos al Titi、
Alegrias de la Niña de lo Peines 等。所以說被 Blas Varea 唱紅的Toná,就會被傳
稱為Toná de Blas Varea,而可能誤傳而造成 Debla 一字。
註3 tabao - 舞蹈結構上,指無旋律性伴奏,僅有節奏聲音 (吉他乾刷、擊掌、打擊樂器),
的橋段,舞者常用以表現玩弄一些巧妙腳步聲。亦可單指吉他的乾刷節奏。
註4 escobilla - 舞蹈結構上,以展現舞者腳功為主的橋段,而此時吉他伴奏在不同曲式有
特定的彈奏旋律搭配。
--
參考資料:
李思懋老師的節奏課講義 (順便廣告一下,這個課很棒喔!!)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lo_%28flamenco%29
http://es.wikipedia.org/wiki/Debla
http://www.horizonteflamenco.com/pagina.php?n=la-debla-1
http://flamencodelahistoria.com/palos-del-flamenco/la-debl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